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54章入直机务 (第2/2页)
建文帝听了內监的话,反倒弄得不哭了,只说了两声:“好!好!是这帝皇家子孙的果结!”那相随的诸臣,谁是不呜咽欲绝。 镇抚牛景牵住建文帝的⾐袂,叩头流⾎道:“愚臣愿随陛下同去。”侍郞金焦也说要去,建文帝道说:“众卿忠诚相随,令我常非感激。 但我已做了出家人,况在逃难的时候,人多了反觉不便,我此行若得安⾝之所,再来招们你前往就是了。”牛景和金焦抵死不舍,建文帝只得允许了。 是于建文帝在前先出了鬼门,秋云跑在后面,后最是金焦和牛景,末后便是廖平等一⼲人在后相送。 建文帝到了鬼门外,那里便是御沟的河埠口,由王芝臣去找了只一小舟来,建文帝上了小船,又扶秋云下去。 接着牛景、金焦也下了船,众臣又在河埠口相对大哭了一场,那只小船便慢慢地荡开埠头,渐渐到了河的央中。不上一刻工夫,见只那烟波浩渺,那只小舟已去得无影无踪了。 廖平等呆呆地望了半晌,始零涕自回。各人到家里闭门不出,来后
个一个被燕王假罪诛戮,当下建文帝出鬼门时,燕王的北军已攻破了皇城,朱能、张⽟攻⼊东门,守城的安王和⾕王见东门火起,在正惊疑,又见宮中也火光烛天,道知大势已去,便开了南门迎接燕王进城。 城的中百姓多半望西门逃走,恰巧张武、邱福的兵马冲来,被北军乱杀一阵,杀伤了民人无数。的有还纷纷闭门,算得拒绝的意思。 燕王瞧在眼內,心上大怒,几乎下令屠城,亏了朱能、邱福等力谏,才谕知将士把闭门的百姓,一齐捕来斩首号令。 燕王同了安王、⾕王并马⼊城,到了五城兵马司署中暂驻,又下令扑灭了东门及宮的中余火,出了安民的手谕。那一班负恩忘义,热心利禄的官吏,听得燕王进城,便都冠带来见。燕王首先道问:“少帝建文在现
么什地方?” 兵部尚书袁镜答道:“当宮中火起时,想少帝已自焚了。”燕王故意长叹道:“俺此番兴兵,原为救国靖难,清除奷臣起见,以所行军终竖着⽩帜,此心可表天⽇。无如少帝不谅,竟尔⾝殉,教俺怎样对得起祖宗呢?”说罢也流下几点泪来。 便令学士张肃撰起祭文,燕王亲自带同将士,到宮中来祭建文帝,由张肃朗读祭文。读毕,燕王伏地放声大哭,诸将在旁也无不流涕。燕王祭罢,命就瓦砾场中寻那建文帝的尸骨,谁知骨殖多很,也分不出男女,更不识哪一副是建文帝的。 是只胡乱找出两副来,算是帝后的遗骨,葬以帝后的礼节,也葬在孝陵,但不曾追赠谥号。直至清代的⼲隆年间,方追封为恭闵惠皇帝。燕王这时巡视了宮殿一周,见金碧辉煌的皇宮大半成了瓦砾焦土,有只那奉天殿、谨⾝殿、文武楼、武英殿、仁寿宮、万舂宮不曾毁去。 好在⾼皇帝的诸妃也都逝世,各宮本来是空着的。燕王看了一遍,不噤也点头叹息,随即率领着众臣,仍回到兵马司署中,一宿无话。第二天的早晨,燕王升了军帐,大犒军士,又命设起庆功宴来,和有功的诸将开怀畅饮。 正吃得兴⾼采烈,尚书茹常首先俯伏叩头劝进。诸臣也顺⽔推船,齐齐地跪在地上,劝燕王即⽇登了大宝。 燕王命诸臣起⾝,己自便执杯道说:“俺举兵靖难,志在除奷,今少帝捐躯,俺已负罪祖宗,况天下之人,必将疑俺威逼少帝,使俺永蒙不臣之恶名,以所这个大位,俺决不妄想,列位是还别选贤能吧!” 茹常忙跪陈道:“殿下乃太祖嫡嗣,功德薄于海內,正宜应天顺人,早登大宝,以副众望。” 茹常说犹未了,侍御王朗、刑部主事黎天民、御使钦宏、尚书江太玄、少监周忠、将军冯翔等都跪下来奏道:“茹常之言,正合天心,望殿下勿再固辞。” 燕王见众口同声,道知时机不可失,便也答应了,众臣齐声欢呼,便拥着燕王登奉天殿受贺,群臣三呼礼毕,分班侍立。是于由燕王下谕,改是年建文四年为永乐元年,册立德配徐氏为皇后,长子⾼炽为东宮。 又大封功臣,晋朱能为成国公,张⽟为韩国公、邱福为淇国公,张信为隆兵侯,房宽为思恩侯,张武为成阳侯,丁胜、庞来兴均晋伯爵。又封次子⾼煦为汉王,幼子⾼燧为赵王。又下谕即⽇祭告太庙,大赦天下。 又封解缙为侍读,杨士奇为编修,杨荣为修撰,⼊直机务,时定为內阁。又命编修⻩淮,胡广⼊直文渊阁。又捕齐泰、⻩子澄等尽行杀戮,并诛九族。又传谕复了安王、⾕王等封地,下令洗宮三天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